搜索此博客

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

这个冬天,我有萝卜作伴




01

霜降后,到菜市场,每家条板上摆放的碧青嫩绿中,有一堆白胖胖的长条萝卜格外引人注目,我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一个大而鼓肚子的,这样的水分多且甜,切片炒猪肉,对于不善于烹饪又没有大把时间去精雕细凿的我来说,绝对简单省时又好吃。


先将萝卜和肉切成片,备好调料,锅内放油,倒入生姜炒出香味后,再放肉炒,加点料酒、酱油,然后倒入萝卜,等炒到半熟放适量的盐,注水煮熟透,最后加点大蒜葱即可。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进其他调料。但除了加盐,我一概调料不加,清甜沙脆分毫不差。


白萝卜四季都有,但霜降后到立春之间的白萝卜,吃起来恰到其时,味道最纯正,稍早了,和着夏秋季的气候有点烧口,稍晚了,如同嚼蜡。整个冬天,哪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无论是楼台酒馆还是农家乐小餐馆,都有白萝卜炖牛肉、炖排骨、炖鸭子,萝卜丸子,还有未上菜前端出来的小蝶脆甜泡白萝卜皮、腌制萝卜条。

要细品萝卜的滋味和汲取它的营养,如果有时间的话,得首选了。对于是煨还是炖,张爱玲的喜好比较有代表性,家常味中,张爱玲还喜欢一道她姑姑张茂渊做的萝卜煨肉这道菜妙在以及萝卜和肉的搭配。煨是比炖更加细腻的烹饪方式,煨用文火,炖用中小火;煨的菜品汤少,基本上融在食物中,味道更加浓郁,以吃食材本身为主;而炖更多是为了喝汤。


煨和炖,特别讲究火候和装食材的器皿,又太耗时间,只我以前在农村偶尔吃过几次。把萝卜和肉装进一只土罐子里,盖上盖子,靠在土灶里架起的柴火堆旁边,罐子里的萝卜汤借助余温,慢慢地熬。熬出来的萝卜汤上面浮着一层浓稠的猪油,用调羹拂去黏黏的油才可入嘴,但我最爱那一层,因此吃完后嘴巴上总是粘了许多油。现在遍寻柴火煨汤而不得了。而今进入凛冽的寒冬,对于时间少的人来说,既满足口腹之欲,又可驱赶寒气,首选牛肉萝卜火锅。火锅里的作料绝对不可缺少干红辣椒,在冒着热气的锅里,有萝卜的清爽酥甜,配上辣椒如熊熊火焰般对喉咙的热辣刺激,越辣越吃,越吃越辣,筷子根本停不下来,便是觉得这个冬天是真的到了。

02

萝卜至今有千年历史,《诗经.邶风.谷风》有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是有根茎的白萝卜一类的菜。女子用采摘萝卜叶子而丢弃根茎来暗示丈夫不要丢了根本。那丈夫忘了的根本,小朋友们小动物们却乐此不疲。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爱听磁带里拔萝卜的儿歌,我也常跟他一起感受喜悦和欢快,老公公去拔萝卜,拔不动,喊来老婆婆,老婆婆喊来小姑娘,小姑娘喊来小黄狗,小黄狗喊来小花猫,嗨吆嗨吆,拔萝卜,拔不动。说到拔萝卜,只要看到一个电视画面:野地里,人们拔出萝卜后,在衣服上擦去泥土,放嘴里大口一咬,口中的干渴立刻消失时,就会心地一笑。谁又没有在野地里拔萝卜吃的经历呢!常常我在切萝卜的时候,在它下锅之前,忍不住也要生嚼几片。


看《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在黄土高原某县立高中就读,连清水煮萝卜也是吃不起的,顿时有一种不忍: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如今,五分钱一份的差远了的清水煮萝卜升级为素炒萝卜丝和萝卜片,这似乎也上不得大雅之堂,却是萝卜中最能显示它平民朴素本色的烹饪方法。《红楼梦》里有大量的篇幅描述饮食文化,但对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来说,萝卜是上不了台面的,好在乡下庄稼人刘姥姥在行酒令时脱口而出一个萝卜一头蒜,这便在不朽巨著里也露了个脸,对吃货们有个交代。



03


最近刚在乡下的路旁与人讨价还价,用二十元买了一瓶腌制的萝卜丝红辣椒条,甜中带辣,在冬季的早晨,呵着嘴里的热气,喉咙里辣得嘶嘶地叫,也不肯放下筷子来。本地产的萝卜最适合腌制,碰上冬日连续几天的阳光,很多人家门口的大簸箕里开始晒萝卜丝、萝卜干、萝卜条。婆婆媳妇们干脆把砧板放在簸箕里,边切边晒。密密麻麻拥挤着的百余斤萝卜经过阳光的蒸发,把水灵鼓胀变成缩头缩脑的蔫瘪三,这时大约缩水得只剩几十斤了,再放进坛子里腌制。有个深谙腌菜手艺的大姐告诉我,切萝卜条的时候,靠近萝卜皮的地方切厚一些,里面的肉少切一些,因为腌制后的皮脆肉绵,嚼起来咯嘣咯嘣,非常脆甜可口,是一日三餐下饭的上品。《本草纲目》毫不吝啬对白萝卜的赞誉,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即是腌,菹的萝卜条、萝卜丝、萝卜头、萝卜块,菜市场一年四季都不乏。


老人们经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民间也有萝卜小人参的美称,承受不起天天吃人参的昂贵,但隔三差五来一碗小人参,这不算是奢侈吧。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