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电视都不看,一定过得很惨吧”
电视带来的幸福感,无与伦比。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看电视了?
我上一次看电视,还是念高二的时候,学习压力大,周末回家追《珠光宝气》,一口气追了2个通宵。
前段时间,装修刚买的二手房,我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布置了一番房子,就是没买电视。
心想,现在年轻人谁还看电视?坚决不买。
必须买!这是来自长辈们的命令。
Ok,那就随便买一台,意思意思一下吧。
真没想到,区区一台电视,竟然让我迎来了人生之中的幸福之光。
前两天,半年没见的舍友们来家里做客,她们有些拘谨,只能靠我一人carry全场。
聊着聊着我突然发现,只有我主动出击,她们从不发起进攻,终于,空气突然地安静了。
这个时候,电视就是光,就是电,就是唯一的神话,它拯救我于尴尬的水火之中。
当然,这种尴尬,不仅出现在我和舍友之间,还出现在我和父母之间。
爸妈周五晚上过来做饭吃饭,饭桌上我们除了随口聊聊今天的猪肉又涨价了,没什么可说的。
吃完饭之后,我们都在客厅葛优躺,抱着手机各玩各。
有时候真的好想找个话题,和他们唠嗑唠嗑,但是搜肠刮肚了一番,真找不到想说的。
两老玩玩手机,捣鼓一下摆设,在家里走来走去,无聊得无所事事。
但是自从买了电视之后,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和老爸唠嗑新闻,和老妈吐槽剧情,那种久违的美好的家庭氛围,又回来了。
说实话,没买电视之前,我一直觉得二手房和旅社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房租变房贷。
但是有了电视之后,我竟然真的感受家的感觉了。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电视坐成一圈,一起讨论剧情,猜男女主角下一步是会分手还是会亲亲;
一起跟着剧情的起伏坐过山车,一起吐槽坏人,一起哈哈大笑,这种和和美美的家庭氛围,简直是无与伦比。
以前,我总是鼓吹,“电视绝对会死,现在年轻人,谁还看电视?真想看,不还有电脑嘛!”
如今打脸来得如此迅速,一定不是因为我老了!
看电视,是一种仪式感。
因重新看回电视,前段时间幸福感暴涨,就连同事都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被同事回家可以看电视虐到。
说实话,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了,有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得很丧。
比如我,为了存钱,下班回家自己做饭,但是幸福感太低了。
那段时间我很害怕下班,因为一下班意味着我饿着肚子挤地铁,到家还得动手做饭。
但是有了电视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开始期待下班了,工作一天像是生活在地狱,但是回到家立刻打开电视,只要听声音,你就像瞬间位移到了天堂。
以前我生气,男朋友哄我,都是口红、包包,现在,他只是动动嘴皮子,“别气,咱俩回家看电视去”。
自从买了电视回来,我意识到,电视它不仅是担任传播资讯的功能,更多的是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
我们想看电视,并不一定是因为电视有多好看,而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仪式感。
打个比方,每当逢年过节,我们都是会习惯性买瓶大可乐,一大家子一起喝。
是因为可乐超级好喝吗?
并不是,而是因为可乐背后的意义,它代表着家庭的团聚和团圆。
节日买可乐,成为渗透到我们骨子里的仪式感,看电视亦然。
我们看电视,需要的是它背后代表的含义,维系家庭成员情感,给人们提供一种有说有笑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没看电视的欲望;
长辈眼里,电视是人生的标配。
当代年轻人不爱看电视,假的。
我的同事们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可以看电视,纷纷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我。
年轻人是不爱看电视吗?
不,她们是没时间看电视。
据调查显示,中国人下班后平均的空闲时间只有不到三小时,远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
晚上能支配的空闲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看电视,对她们来说,成为一种奢侈。
现在是“碎片化”时代,抖音、小说、爱奇艺等,给他们提供了其他的精神文化消费。
年轻人是不爱看电视吗?
不,她们是根本没有电视。
我多年没看电视,是因为高中和大学都寄宿,手机和电脑就能看视频了。
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她们很少会把钱砸在电视上。
同事们虽羡慕我下班能回家看电视,但是她们都觉得,在租来的房里买一台电视,没必要。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年轻人不爱看电视”的假象。
“我以后要是有房了,绝对会买一台大大的电视摆在家里。”
据调查发现,在经济条件和居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视是很多年轻人优先选择的家电。
数据显示,如今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已经由三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年轻人群体的生活基本上与电视没了交集,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看电视的主流群体。
在当代长辈眼中,电视是人生的标配,它的地位是仅次于房子的存在。
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发放调查问卷52905份:
其中31.3%的受访者家中有1台普通电视机,39%的受访者拥有2台普通电视机,拥有普通电视机3台及其以上的受访者占16.3%。
在所有的受访者中,84.4%有一台及以上智能电视机,75%有一台及以上4K电视机,85.4%有一台及以上机顶盒。
可以看出,电视,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必备。
陆晔表示,“20年以前,基本上电视是我们最主要的家庭娱乐设备,很多年轻人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可能现在还习惯在电视机上盖一块红色的丝绒,因为这曾经是你们家客厅里最贵重的东西,你会对它有一个特别的看待。”
现在,电视依然是我们客厅的C位,它的家庭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并不会被手机和电脑取代。
因为电视拥有一个核心竞争力——连接家庭成员情感和沟通交流。
未来,电视会死吗?
以前,我觉得电视很快就会被淘汰的。
结果,我看了一则数据,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今年,京东举办618媒体开放日发布会,公布京东平台最新销售数据:在家电方面,小米在电视榜单上持续保持第一创维超过海信和索尼排到第二。
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对电视的需求,还是大有人在。
现在很年轻人不看电视,有其他载体分割了电视的流量。
但是,老人和孩子,却是电视的主要受众。
因为老人不会玩手机,而孩子接触过多电子产品则会伤害眼睛。
而且,在农村甚至是偏远地区,网络环境差,电视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和放松方式。
可以说,对于年轻人来说,以个人为单位,电脑和手机才是年轻人的首选,而以家庭为单位,电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电视的定位很明确——家庭。
据财经新闻报道:家庭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
乐视TV、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电信运营商与硬件生产商也先后加入战团。
各种智能电视、各种OTT盒子、路由器、智能家电,已经把互联网引入家庭,电视机已经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属终端,而是变身成为电视、网络、电信等多种媒体业态的共享终端。
要知道,以前是网络媒体用小屏中屏来分流电视大屏,那么接下来则是同一张大屏的分流。
因此,电视屏不仅是电视的主场和优势市场,更是不容有失的大本营和生存发展的主战场。
电视与智能家居生态的互联,就是下一个目标,眼下对于全行业的机会是,让电视重新成为客厅的“C位”,智能家居的中枢。
当然,电视还具备很强的权威性,是其他媒介不能相提并论的。
今年3月至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城市居民舆情调查显示,
民众对电视“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81%,对报纸的信任度大于70%,对网络和广播的信任度分别为55.1%和53.3%。
电视还是民众信任度最高的媒体。
这就相当于,电视,是最具权威的官网新闻机构,未来不会轻易被淘汰。
当然,在实用方面,我们也以肉眼见证,电视的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多。
荣耀智慧屏发布会上,赵明介绍说:我们做的不是电视,而是电视的未来。
以后的电视将成为家庭场景主入口。
将智慧交互中心、跨屏体验中心、IoT控制中心、影音娱乐中心四合一,成为家庭智慧助手、超大屏手机、HiLink生态管家、超级家庭影院。
所以,我认为,电视不会死。
因为以后的电视,不仅仅是看卫视直播那么简单,它还为我们整个家庭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
电视,真正的减压神器。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上看电视了。
研究休息与修复的专家马修•埃德伦德说,“人体随时都在修复和更新,但如果你适当切换不同的活动,修复效果就更好。
你真正要做的不是‘放空大脑’,而是转移大脑的注意力,将它引向另一个方向。”
看电视让我们感觉放松,而且还能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带来愉悦感。
就算是饿着肚子挤地铁回到家,只要打开电视,我就会觉得很开心。
听着电视的声音,煲饭,洗菜,煮菜,洗碗,做一切家务,都不觉得糟心,反而感到美滋滋。
难怪有的心理学家说,看电视是良好的减压方式,因为它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解放不堪重负的头脑,让我们暂时忘记现实的担忧。
我们可以沉醉在那个安全的幻想国度中,忘记一切烦恼。
有研究结果表明,喜剧会激发岛叶皮质和杏仁核区域,这都是掌管情绪平衡的脑区。
所以哪怕平时过得再丧,只要看看喜剧,就会被治愈了。
有专家说过,人类大脑的专注力只能维持一两个小时,然后你会感觉精神疲惫,无法吸收新信息,所以,精神上的休息和放松至关重要。
埃德伦德认为,“人们面临的压力太大,逃避是很自然的反应。
电视提供了逃避的途径,让我们走进新的世界,身临其境地进入那个幻想国度。”
这个道理,和我们想要沉溺在游戏里的道理是一样的。
只不过,电视比游戏更能减压,和给人幸福感。
因为玩游戏会输,输了会让人觉得不爽,不甘心。
这样反而违背我们打游戏是为了开心一下的初衷。
0 评论:
发表评论